首页 >> 健康 > >> 内容页

每日头条!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:浅论汉初的黄老政治

2023-02-21 16:06:00 来源:有范书生
分享到:
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 关注 ”,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
引言

黄老思想,通常指代西汉建立初期的治国理政思想。黄老思想当中的“黄老”,取自上古传说当中黄帝轩辕氏、道家人物老子的称呼。 黄老思想整体属于道家思想流派,但是和普遍意义当中的老庄道家,存在差异;属于结合诸子百家思想后,对道家思想批判形成。


(资料图)

黄老思想具体的起源,目前仍然存在比较激烈的争议;关于黄老思想的形成思想,以及具体的形成地点,仍然没有较为统一的观点。 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,黄老思想应当形成于战国中期,大致位于稷下学宫兴起前后,具体形成时间无法确定;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《黄老帛书》后,黄老思想的形成时间,被认为不晚于公元前四世纪。

黄老思想的代表作品,主要包括稷下学宫的《管子》四篇以及《淮南子》,其中《管子》《六家要旨》等篇,在作者身份和创作背景方面,存在较大争议。 黄老思想作为思想学说本身,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影响相对有限;其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贡献,为其作为汉初治国理念的政治价值。

一、大美而不言,与民共休息
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西汉建立初期,汉代统治者选择以黄老思想,作为治国理念的主要指导方针,大部分是基于社会现实情况的考虑。

东周至秦的历史长时段当中,中国古代社会基本处于战争状态。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、秦灭六国的统一战争、秦末的农民起义战争,对于中国古代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。长期的战争状态,直接造成了汉初社会严峻的生产力缺口问题。

西汉建立初期,人口数量大幅下降,仅为正常社会时期的三分之一;根据相关学者的统计数据,包括逃逸人口在内的汉初人口数量,约为1300万至1600万左右, 相对于汉代鼎盛时期的6000万人口,存在巨大的人口差额。

《史记》:“至汉祖定天下,民之死伤,亦数百万,是以平城之卒,不过三十万,方之六国,五损其二”

人口数量的缺少,对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,并且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高度依赖的汉代社会,造成严重的生产压力。 大量的农田处于荒废或者半荒废的状态,有限的人口导致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粮食,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西汉初期的平均气温出现明显下降趋势,对于习惯高温的农业生产,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。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,导致西汉建立初期,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。

凋敝的社会环境,导致汉初统治者必须尽可能采取恢复社会生产的方式,以实现新生政权的巩固问题。 黄老思想及其所倡导的“无为而治”,要求轻徭薄赋、与民休息的治国政策,相对符合汉初环境当中,社会生产恢复的总体需要,因此受到汉初统治者的主张。

除却对社会发展的考虑,黄老思想成为汉初治国理念,很大程度上受到汉初思想环境的影响,属于特定思想环境的产物。

西汉建立初期的社会思想环境,处于极端的混乱状态。春秋战国开始的诸子百家学说,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演变,在不断的融合中实现批判发展, 已经成为内容庞大、形式复杂的多种学术流派,使得汉初社会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。

同时,西周时期原有的礼乐思想,在长期的战争当中已经基本完全破坏,社会层面不存在具有强大统治力的思想学说,进一步加剧了汉初的思想混乱。

为应付混乱的思想局面,汉初统治者需要从主流学说中进行取舍,以实现思想统治的同时,避免因为对思想的高度管控引发的社会问题。

黄老思想兼容并蓄的特征,使得其能够很好地融合各家学说,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思想的混乱,同时避免重蹈秦代法家思想的覆辙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汉初主要的政治人物当中,大半为黄老思想的提倡者。通过这部分人群在汉初政治局面当中的活动, 黄老思想逐渐受到统治集团的接纳,为黄老思想最终成为汉代的治国理念,做出了充分的人才准备。

二、明法而不议,无为顺天命

汉初黄老思想作为治国理念,具体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过程当中,体现成为“无为而治”的主张。 黄老思想所提倡的“无为而治”,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不作为;其核心理念,是通过“无为”实现“无不为”,从而实现社会的治理。

《新语》:“夫道莫大于无为,行莫大于谨敬。何以言之?昔虞舜治天下,弹五弦亡琴,歌南风之诗,寂若无治国之意,漠若无忧民之心,则天下治”

黄老思想“无为而治”的理念,首先表现为“君无为而臣有为”,即要求统治集团能够各司其职,避免不必要的外部干涉,实现内部自然地运作及发展。 其次,黄老思想要求重民爱民,以民本作为“无为而治”的基础逻辑,主张治国理政的措施必须符合群众的需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黄老思想主张的“无为而治“,不反对礼法和刑罚的作用。黄老思想对于礼法的认可,属于“自然理序”主张的延续, 即认为礼法是道的内在组成部分。因此,黄老思想承认德刑对于社会治理的价值,认为礼法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。

基于“无为而治”的理念,黄老思想针对汉初的社会状况,提出一系列的治国理政措施,极大地影响了汉代的政治经济局面,直接重塑了汉代历史的发展脉络。

黄老思想恢复社会生产的措施,主要包括努力发展农业经济,以及放松商业管控等方面。 恢复社会生产的措施,构成黄老思想治国理政措施的主体;以恢复经济为核心的政策,内容最多、实施效果最优,对于汉代乃至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同样最为显著。

黄老思想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,主要包括增加农业人口和轻徭薄赋。汉初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,基本是农业人口缺失导致。

黄老思想针对农业人口不足的问题,主张释放奴婢并为这部分人群分配一定数量的田地,使得大量的奴隶人口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调动; 同时,黄老思想鼓励社会积极生育,以便弥补因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量骤增缺口,实现农业人口的快速增长。

轻徭薄赋的政策,主要为在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,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。 黄老思想主张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,导致汉初的税率基本为十五一税,部分统治时期出现三十一税,为民众的生活生产预留充分的发展空间。

极低的税率极大地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,使得汉初的农业生产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水平。黄老思想放松商业管控的目的, 主要为刺激社会商品流通,从而增强社会经济活力,其核心逻辑仍然为恢复社会生产力。

黄老思想放松商业管控的措施,包括“驰山林湖海之禁”,以及鼓励地方商业积极发展。 对商业活动的松弛,极大地帮助民间经济迅速恢复活力,使得汉代中期,能够出现“天下殷富”的局面。

除却经济措施,黄老思想对于社会法制,同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。黄老思想不否认法制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,但是相较于秦代法家思想的主张,黄老思想对于法制的应用明显慎重。

黄老思想的法制观念,基本可以被概括为“宽省刑法”,大量秦代律法被废除或者简化,使得汉代初期的法律体系相当宽松; 对于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,同样得到较大幅度的缓和,许多残酷的处刑手段被废止,社会法律整体趋于温和。

通过黄老思想,汉代的社会以及基本摆脱秦代及秦代以前社会的负面影响,为汉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历史基础。

三、成理而不说,天下惟汉家

黄老政治的实施时间,为西汉高祖至西汉景帝,前后大约七十余年;西汉武帝即位之后,采取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统治政策 ,使得黄老思想基本彻底淡出汉代政治,并且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没有再次出现。

黄老思想存在的时间短暂,并不能够否认黄老思想对于汉代社会的巨大影响。毫无疑问的是,黄老思想对于汉代社会生产的恢复,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 通过与民休息的治国理政措施,黄老思想成功帮助汉代社会,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社会生产的全面恢复,为汉代中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基础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黄老思想主张的“无为而治”,对于社会生产基本恢复的汉代中期,出现明显的治理缺失问题。 黄老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粗放型管理,导致汉代中期出现比较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;其所提倡的朴素生活方式,在社会财富变动的时代环境当中,同样无法得到有效实施。

同时,黄老思想的治国理政措施当中,地方的权力被明显扩大,导致汉代中期出现地方政权和中央政权对抗的局面,极大地威胁了汉代政权的稳定性。

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,使得西汉武帝时期,黄老思想已经基本不适合汉代社会发展的需要。 汉武帝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的主导方向,标志黄老思想彻底退出汉代政治格局。黄老思想对于汉代的影响,同样体现在汉代的社会文化层面。

黄老思想的施行,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汉代的宗教生活面貌,使得阴阳五行学说在汉代社会普遍流行,甚至间接影响了汉代儒学的精神风貌, 对于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东汉的谶纬之学,均产生了深层次的内在影响。

黄老思想所提倡的“无为而治”“自然理序”,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,同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 顺其自然的观点,在黄老思想的推动下,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。

结语

黄老思想对于汉代,以及整个中国文化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。黄老思想被认为对于汉代的大一统局面,奠定了作为前提条件的物质基础; 汉初黄老思想的实施,构成汉代中期社会强盛的历史背景。

虽然黄老思想实施的后期,由于没有及时转变治国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,对于汉代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;但是黄老思想对于汉代社会的历史贡献,仍然是功大于过的。

理解汉代的黄老思想,是理解汉代历史的重要途径。基于对黄老思想的把握,有利于形成对于汉初历史的深刻理解,从而帮助形成对汉代历史的全面认知。

参考文献

《史记》

《淮南子》

《汉书》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全球母婴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  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